2024年5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磁共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叶朝辉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操控原子核自旋探索生命的奥义——核磁共振造福人类健康”的学术盛宴。此次学术报告吸引了400余名师生参与,由我校校长陈相松教授主持。
叶朝辉院士在核磁共振波谱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他提出了固体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学中非均匀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创新性地提出了快速测定魔角的方法,并在固体中首次发现了纵向弛豫时间与空间取向的相关性。此外,叶院士还发展了拉曼磁共振波谱学,提出了直接测量多量子弛豫时间的新方法。他与团队合作研究了辐射阻尼效应及其对核磁共振线型的影响,并发展了转动算符方法来研究核自旋动力学。叶院士还成功研制了动态核极化谱仪等重要实验装置。
报告会上,叶朝辉院士首先从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操控原子核自旋来实现核磁共振的调控,并深入探讨了核磁共振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讲座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穿插了诸多引人入胜的脑成像科学研究案例,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报告会的最后,叶朝辉院士耐心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本次讲座不仅增进了师生对核磁共振技术的理解,而且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它为我们深化理论研究、挖掘时代内涵、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启示。